简介 表面上有许多细密刀齿、条形,用于锉光工件的手工工具。用于对金属、木料、皮革等表层做微量加工。 锉刀的应用很早,已发现的较古老的锉刀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的青铜制锉刀。 现代的锉刀一般采用碳素钢经轧制、锻造、退火、磨削、剁齿和淬火等工序加工而成。锉刀用的是t12钢,经表面淬火后硬度达62~64。 构造 ⒈锉身:锉梢端至锉肩之间所包含的部分为锉身。对于没有锉肩的整形锉锉身是指有锉纹的部分。 ⒉锉柄:锉身以外的部分。 ⒊锉身平行部分:在锉身部分母线相互平行的部分为锉身平行部分。 ⒋梢部:锉身截面尺寸开始逐渐缩小的始点到梢端之间的部分。(锉身的长度 =梢部长度 + 锉身平行部分) ⒌主锉纹:在锉刀工作面上起主要切削作用的锉纹为主锉纹。 6、辅锉纹:被主锉纹覆盖着的锉纹为辅锉纹。 ⒎边锉纹:锉窄边或窄边上的锉纹为边锉纹。 ⒏主(辅)锉纹斜角λ(ω):主(辅)锉纹与锉身轴线所夹的锐角为主(辅)锉纹斜角λ(ω)。 ⒐边锉纹斜角θ: 边锉纹与锉身轴线所夹的锐角为边锉纹斜角θ。 ⒑锉纹条数:锉刀轴线方向上每10mm长度内的锉纹的数目为锉纹条数。 ⒒锉齿底线:在主锉纹法向垂直剖面上,过相邻两齿底的直线为齿底连线。 ⒓齿高:齿**到齿底连线的距离为齿高。 ⒔齿前角:主锉纹过齿尖的法面上,锉齿切削刃面与法面的交线相对于齿底连线的垂直线所夹的锐角为齿前角。